也是她先前隐忧之事。她也想精进啊,也何曾想敷衍了事,实在是整夜呕心沥血、查遍典籍后写的文章尚不入人眼,那公务繁忙之余,仓促草率下抽暇成的文章,又要拿什么来精进?
且还是每日三篇!
就算是夜夜不眠不休的奋笔疾书,熬不熬死自个且先不提,就所出结果怕也很难差强人意。所以她还能怎么办呢?
回翰林院时,三人已经收拾好情绪,从面上看不出异常。
众人视线在三人身上落了几息后,就继续低头忙手头上的工作。翰林院上官见他们平安归来,也当一切顺利,遂也没再多说什么。
酉初时分,翰林院同僚们开始收拾东西,相互寒暄着,陆续出了殿门。
沈砚与鹿衡玉围着她那篇赋文,开始逐段点评起来。
陈今昭虚心听着,不住点头,握着笔杆不断挥舞,将二人所提优劣点、以及改进之处,全都记录下来。
“陈今昭你看,此赋你用了骈体、散体,唯独缺了骚体。如此整篇读赋文下来,可不就似缺了金章玉句,读起来没那花团锦簇的绮靡。”鹿衡玉难得耐心的讲解一通,指着上面描写焚祭祝文上达天听的一段,“这处或可以青烟扶摇兮来起首,行文结构会更佳。”
沈砚有不同见解:“非是文体的事,还是内容空洞无物。旁征博引过少,纵是有几处横贯行文,也是言之无物大谬不然。譬如起首,既写昊天,何不引轩辕、武王,既写泰坛,又何不引唐宗封禅?”
鹿衡玉独出己见,坚持要以文体为重。
沈砚回驳过去,认为行文引经据典更为紧要。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