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类战投,第三阶段B轮对外融资。
整体就是这样一个烧钱、融资的节奏。
新公司成立之初,谢可逸出6000万占股20%、快影占股15%左右、盛方文化持股65%,总体投后估值2.2亿。
股权结构最大限度平衡,估值偏高,黄老爷出得越多两大家族出的越多嘛,方便后续轮次融资拉高估值。
“谢总,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之间不讲虚的。”
郑盛方喝光杯中酒:“这个项目是你想的,我和快影也是你协调的,你拿20%股份绝对少了。”
“后续两轮融资,我们做分层,我多让渡点股份你少稀释点。”他给谢可逸倒酒。
题中应有之意。
谢可逸最开始只拿20%股份,是作为攒局的态度。盛方跟快影也有心态,要是持股比例过低,很难有动力投入。
而等到项目做起来,整体利益盘子增长,该属于他的实际好处自然会回流。
公司股份只有100%,上限不变,引入新股东,老股东们的持股比例就要被稀释。
郑盛方所说的少稀释点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公司估值2亿,谢可逸现在持股20%,多轮融资之后,公司估值涨到100亿,他仍然持股20%,减少被稀释的份额……
他不被稀释,那么郑盛方和快影就得被稀释更多。
具体操作手段方式非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