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舟狼毫在握,墨香暗涌,竟是正要当场作诗,为赵淮贺寿。
周院君脚步微顿,眼中闪过一丝艳羡,目光灼灼地望向桌上宣纸卷轴,随即捻须笑道:“本君今日倒是赶巧了。
江郎亲笔挥毫,怕是比那仙寿桃还要金贵三分。”
话音未落,忽又轻叹一声:“只是不知本院君,何时能得行舟一首赠诗?”
语气里七分玩笑,却藏着三分真切。
周山长院君盯着江行舟那支悬而未落的狼毫,忽然轻笑:“本君记得去岁重阳,太仓县乡绅张氏为求赠一首‘出县&a;#039;之作,以为传家之宝,可是许了数千亩良田,依然未能求得一篇出县赠诗!”
大周文坛素有赠诗之风,然寻常文士呕心沥血之作,十之八九难逃“巷陌俚曲”之讥,勉强闻乡。
那些个连[出县]都上不得的酸诗,纵使誊抄千百遍,也不过是废纸一篓,转瞬就被世人遗忘。
唯有那等能[出县]以上的佳作——字字如金,掷地有声。墨迹未干,便已传抄诸县。诗成之后,有望惊动州府。
这般词章,方配得上“一字千金”四字,载入县文庙。
堂上众宾客们心知肚明,江行舟笔下所书,绝非是一篇寻常贺寿之词?
绝对是一篇,能令赵家门楣生辉,被世人记住百千年的达府篇章!
江行舟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眼时恰见周院君的脸色。
“一定!日后若有灵感,定送院君一篇赠诗!”
江行舟拱手应道,唇边笑意,却略显局促。
赵淮见状,连忙道:“周大人说笑了!您若想要,老朽不若将这首赠诗让与周院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