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浪惊起一群信天翁。
船长孙振声调整着罗经柜,航向正南。
“昌隆号”是一艘排水量四百吨的仿弗鲁特船(亦称长笛船),以高载货量、低运营成本而著称的船型。
这种船型采用“梨形”横截面和平底设计,货舱空间极大,载货量比同期其他相同吨位的船型,比如西班牙大帆船,高出25%-30%,是新华目前专用货物运输船。
该船减少了上层结构重量,使其重心更低,可装载更多货物而不影响航行稳定性。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种运输船采用了模块化货舱,便于快速装卸大宗货物,如粮食、木材、建材以及羊毛、牲畜等。
而且,这种船还极具经济性,所需船员仅二十余人,相较于传统的盖伦船和西班牙大帆船(需要50人以上),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对极度缺乏人手的新华航运业来说,不啻为最理想的运输船型。
这个时期,荷兰人就是凭借这种极为高效的运输船,逐渐主导并垄断了全球贸易,尤其是支撑了其波罗的海“母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最终成就了他们海上马车夫的赫赫威名。
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数据反馈,一艘标准弗鲁特船(载重约200-400吨)的载货空间利用率可达85%以上,而同期其他船型普遍在60%-70%,这一效率优势使荷兰商船的运输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40%。
不过,这种船型是纯商用的,专为高效货运设计,通常是三桅,简化帆装(盖伦船和西班牙大帆船为了满足远洋航行,通常为3-4桅,复杂帆装),并且也没有任何武装配置,吃水也较浅,若是遇到武装海盗船或者海上敌对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但是,在“人烟稀少”的太平洋沿岸,新华商船却无需担心海上劫掠的风险。
自两年前,新华与西属墨西哥殖民当局签订停战合约后,曾“喧闹”一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