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正式皈依受戒,因此只能先用代表道观的玉牌。
几个月前,瓦朝的女帝得了一怪病,民间众说纷纭,有说是绝症的,也有说是被人暗害投毒,百姓唯一知道的是她们的帝王已经逾月未曾上朝,这还是实在瞒不住了,由几个大臣近侍捅出来的。
朝臣忌惮着君后(类似于太后)及其母族背后的权势,死谏凤君,请其暂代无子的帝王处理朝政,在她们想来让一个无子、出身低贱的凤君管理政事比起大权在握的君后要好过千百倍。
凤君接受了臣子的谏言,君后也碍于各方势力的阻拦与民间的舆情不得不放权给凤君,初始的几个月,凤君表现得无功无过,一部分臣子便动起了心思,趁着这段时间大肆敛财捐官、结党营私,国内物价连连上涨,君后看准时机乘势而入,借着清察贪腐的名义,拿着不知从哪弄来的女帝皇诏,以凤君无子、无能的由头褫夺其封号位份,打入了冷宫,使其大权旁落。
君后掌权,王氏一族便如日中天,即刻宣布戒严,防的就是各地想要进京勤王的将领兵卒。
而京城内部也隐隐有些动荡,君后便召令全国的宫观庙宇各派一名颇具灵根慧果、熟读经典的年轻道士或僧人,入宫为帝王祈福诵经。
女帝生死不明,祈福诵经还说得过去,但这要求年轻的就不知从何说起了。
然而其实大家也都门清儿,现任国师感时应召,即将圆寂,登极乐天,按照昔日大长公主与先帝和国师府的约定,下一任国师必须出自玄门。
就这样玄门、禅门轮流坐庄,也免得一家独大,先帝喜好制衡分权,自是无不同意。而大长公主作为引入道教并一手提拔的人物,观音禅院一事后,禅门逐渐失了信力与权威,也是靠大长公主暗中作保才勉强无事,无风无浪的度过,无论哪个方面,他们理应还这份大恩。
邱忌情瞧着这两方争斗只觉得有些好笑,如今,连神权都能分权制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