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找不到想找的人,也不敢轻易招惹咱们。”贾川建议道:“这山路我们倒是都熟,天亮前动身,等他们发觉,太子已经出了山了。”
董树本觉得有理,但还是忍住没有马上下命令,先是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若是今晚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或许今后两日的路能好走一些,可万一没成功,反倒把自己灭了呢?
在朱瞻基犹豫的时候,那位知识分子劝说道:“殿下,此地离京城还有几日路程,若是能将祸患留在此地,后面的路能好走些……”
“若是留不下呢?我肩上有伤,你伤在腹部,大班不用伤,如此赶路已然是快油尽灯枯了,海寿伤了腿,夏志又……仅靠巡检司这些人,哼,但凡有一人蹦到咱们面前,海寿手中的那把飞刀也不过是阻我晚几息见到爷爷罢了。”
“细细查看人数,他们在明,咱们在暗,他们对此地不熟,巡检司的人却熟悉的很,趁着夜色又有弓兵在,理应能做到。”
那知识分子目光坚定,虽靠在墙上气息弱了些,气势却是有的。
朱瞻基低头沉思了片刻,抬头看向躬身站在大通铺外的贾川问道:“你觉得况钟说的可对?”
贾川眨了眨眼,登时呆住了。
要说别的名字他或许未必知道,可况钟曾是他的偶像啊,这位也是点背,虽与包公,海瑞并称史上三大‘青天’,但在那一世的名气可远不及那二人。
贾川却是知道况钟的,因为读过《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书中有些案子便是况钟破的,况钟任职苏州知府九年,那时候的苏州可没人愿意去,且前任知府留下一堆没有审完的案子‘累年莫决,囚多死于淹禁’。
况钟刚到任时,重申积案,仅用一年时间就‘勘问过轻重罪囚一千百二十余名,吏不敢为奸,民无冤抑。’百姓都说他是包龙图再生,可见明代的人也是知道包拯且甚为推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