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产阶级的维系还与居民的不断流动性分不开,这包括地域上的流动和社会层次上的流动。西部广大的廉价土地为美国提供了流动环境,人们来去匆匆,皆为利益驱动。
在美国决定社会地位的不是出身与特权,而是工作与财富。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美国人不问你是什么人,而问你能做什么事,因为他们所推崇的是能力,而不是家庭背景,在这种情形下,一个固定的显贵阶层难以形成,这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社会得以持续下去。
虽然李安生并不认同美国的有些政治与经济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他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东北推广农业社会促成中产阶级。
让他惊讶的是,中华民国同样没有户籍限制,好像连袁世凯等人脑子里都没有这个概念,跟他们说户籍制度,他们说不定还听不懂,他们不是一国的。
李安生很伤脑筋,后世的户籍制度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不过,究其历史,他才发现,原来户籍制度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深入人心,习惯成自然,成为了骨子里的东西。
户籍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一是管理制度。
户籍登记,商朝时期就有,这倒是很正常。
但是户籍管理制度,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一个极为不公正的制度。
户籍管理亦即人口合法居住地的管理,所谓“合法”即政府将其编入户口册簿,视为一地正式居民。他们既承担国家赋役,又可享受让子女参加科考等权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采用“编户”、“定籍”的办法管理户籍。如建立居民组织: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齐国);建立“春曰书比,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之”的户籍核查统计制度等。
秦统一全国后,形成了严密的户籍管理办法。秦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