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把路断了。”
“君上??”
“好了,”惠文公摆手,“我们不谈这个,如何祭天,如何建制,寡人想听听爱卿之意。”
“回禀君上,”公孙衍早有备案,择要奏道,“若是此说,臣倒有一奏!”
“请讲。”
“商君之法虽说利于耕战,但过于严苛,尤其是连坐之法,民皆畏惧。以威势临民,民惧服而非心服,可用于战时,不可视作长策。是以臣斗胆奏请君上借祭天之威,仿照中原朝制,设立相府,改良商君之法,推行新政,以宽仁治民,德临天下,成就王业。”
公孙衍此奏,显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公孙爱卿,”惠文公二目微闭,思虑良久,睁眼应道,“秦民不化,难以理喻,只可严律,不可宽宏。商君之法在秦由来已久,秦民皆已知法,惧法,视法为大,若是废之反倒不妥。不过,如爱卿所言,适当改良倒是可取。至于吏制,不宜硬套中原,但可以改革,设立相府节制。爱卿可据此拟出条陈,三日后上朝,报奏寡人。”
“臣领旨。”
三日之后,秦宫大朝,公孙衍上奏,秦公颁旨祭天。
及至四月,秦公择定吉日在咸阳效外拜祭天地,诏告天下,正式称王,是谓秦惠文王。同日,秦惠王颁旨设立相府,重新诏命百官。
相府虽设,相却未拜。就在众臣翘首以待相位归属之时,秦惠王却旨令五大夫以上诸臣,包括各地郡县守丞,尽皆荐举相国人选,所荐奏折依照旧时规程呈送大良造府,由大良造统一报奏。
显然,拜何人为相,秦惠王仍在斟酌。
秦惠王确实在为相位人选犯难。
惠王心中的不二人选是张仪,但问题是,公孙衍如何安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