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似是在讲述一个遥远的往事。
“这……”玉蝉儿急不可待,插道,“既然它无始无终,先生为什么又说它从无而始,至无而终呢?这不是有始有终了吗?”
“是的,”鬼谷子解释道,“作为道,它无始无终,作为过程,它有始有终,这个始是无,是道,这个终,也是无,是道。”
“先生是说,万事万物,始于无,终于无,在始与终之间,也就是在无与无之间,是有,这个有,就叫事物,这个事物由无到无的过程,是谓事物之道,这个事物在整个过程中的因果演化,是谓事物之理,是不?”玉蝉儿顺住这个思路接道。
“好蝉儿,”鬼谷子赞扬一句,冲她笑笑,“你这就站在山巅上了。在这个山巅,你看到的将不再是一棵一棵的树木,一道一道的沟壑,而是成片的山林,是连绵的沟壑,是风起,是云涌。在这个山巅,你可以洞明沟是如何连壑的,风是如何摧云的。你还可以察觉风从哪里来,云在何处起,风向哪儿去,云往何处涌。你可由此察觉入手,去解析每一道沟壑,每一片树林,每一股气流,每一朵浮云,因循其理,求得其道,从而达观通道。”
鬼谷子的话如醍醐灌顶。
“先生,”玉蝉儿心窗打开,“弟子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要想知医,就要知病,要想知病,就要知人;要想知人,就要知生命之理;要想知生命之理,就要知生命之道;要想知生命之道,就要知天地之道;要想知天地之道,就要知道。”
“好哇,好哇,”鬼谷子竖起拇指,连声夸赞,“你已经走在道上了。”
“谢先生勉励!”玉蝉儿拱手,“弟子的困惑是,由大道至疾病,这条链是如此之长,这张网是如此之大,弟子……总是迷茫!”再拱,“敬请先生指点迷津!”
“要知生命之道,”鬼谷子缓缓说道,“须知生命。所谓生命,一是生,二是命。生命由何而生呢?生命由气而生。气又由何而生呢?气由道生。道生气,气生命,是谓生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