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苏轼:因为直至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这才成为对抗诸葛亮的人选。
可惜那仗打得这叫窝囊,啥穿女人衣服,啥畏蜀如虎,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跟曹真对抗诸葛亮时一比,明显差了一个等级。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为何数万人马,却被陈仓的郝昭,用几千人就击退了?首功就是曹真。
终结赵云不败神话,击退诸葛亮后,曹真就敏锐意识到,诸葛亮必然还会进犯,而陈仓就是攻击重点。
于是他提前命陈仓守将郝昭,加固城池做好准备。这才搞得诸葛亮面对陈仓时,数万大军连挖地道的办法都用上了,却就是不能得手。
这叫啥?最起码也叫料敌之先吧。再对比司马懿对抗诸葛亮时被揍得惨样,谁是真正的三国名将,两人差距有多大,已经一目了然了。
真正的牛人,不是等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出来耗费资源,却显摆了自己。而是能提前预判,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采取趴窝装死策略,气疯了手下,几乎要翻了天。搞得司马懿玩一把千里求旨,高举皇上大哥的圣旨,堵下属的嘴。
再看曹真当统帅时,则是“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也就是说,曹真拥有绝对权威,受到了手下的普遍拥护和爱戴——差距是不是再一次拉大?
同时,曹真还是第一个意识到,不能任由蜀汉这么闹腾,主动权应抓在自己手中的曹魏名将。
于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败后,曹真就上书曹叡:应该攻击蜀汉,把战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