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名号就能自立一方,可见对朝廷的威胁之大,这也是出现两次党锢的原因。
科举极大遏制察举制,世家大族推荐人才的门路被堵死,极大影响他们扩张势力,那些以品评为业的名士也无人问津,这是动了所有士族的蛋糕,换谁都得跳脚。
刘琦选荀彧改革教育,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中的地位极高,老一辈除了杨彪、蔡邕等人外,中生代世家代表首推荀彧,想他以身作则,或许能带动改革风气。
现在看来,荀彧也受到了极大的阻力,甚至可能被孤立。
“这才过了几天太平日子,这些人便急于争夺话语权了吗?”刘琦冷然一笑,随意翻着奏折,缓缓道:“嬴政统一六合,自为始皇,欲传至万代,却不料二世而亡。今汉历时四百余年,二经中兴,回顾历朝之乱,不外乎外戚、宦官和门阀豪族。然外戚可破,宦官可诛,此皆一朝之患,世家却以累世辅佐之功为傲,何也?”
荀彧闻言心中暗惊,他深知刘琦聪睿宽厚,立国后未杀一名功臣,甚至连功勋武将都各掌兵权,未曾削弱,这气度说他超高祖和世祖也不为过,但说起门阀世家,却杀机隐现,再想他制定的各种政令,终于意识到他推行新政的决心。
“自武帝后,尊儒为治国之学,历代从来如此!”荀彧斟酌着,劝道:“今汉室再兴,破而后立亦无不可,但诸多新政并无先例参考,关乎今后汉室国运,尚需陛下斟酌决策。”
“哼,从来如此,便对么?”刘琦看着荀彧,淡笑道:“有人要故步自封,坐井观天,那就让他们坐以待毙,朕带愿从者开辟新天。”
说到底,荀彧也是世家的代表,但儒家并非全都是各怀私心的伪君子,历朝历代也不乏为后世楷模的国士英雄,死在董卓刀下的哪个不是名士大儒?
但刘琦要的不是董仲舒,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