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刘虞还是幽州牧,那么对糜家的海船商队就可以不抽税。
这天,抵达约定的乌江渡时,李素就遇上了从幽州来的又一波信使。
说句题外话,在广陵周边盘桓的这一个月,李素、毋丘毅其实也一直跟老上司保持着通讯。只是信使快马加急也要半个月才能走一趟河北与江淮。
所以他们给刘备、刘虞的第一封信,是五月初发出的。而刘备、刘虞分别回信是五月中旬,回信抵达广陵附近,则是已经快月底了。
其实,刘备给李素的信,倒是两天前就到了,但信使在广陵没找到李素,还是通过糜家打听消息,知道最终的汇合地在乌江渡,才来乌江等着。
李素接到刘备的信后,连忙打开,关羽也在一旁同看。
信中把刘备月初在良乡谷击败偷袭的乌桓难峭王、用滚木计断敌归路、缴获大量马匹的胜利,仔细叙述了一遍(详见第46~48章,时间线双线操作没办法,这一章终于能大收束了)
同时,刘备也表示他已经知道李素跟糜竺谈好了卖马的生意,此行等糜竺的船队到了幽州,刘备至少有一千匹乌桓马可以出售。
李素看到这儿时,心中颇为欣喜:己方阵营至少今年是不会缺钱了,而且自己垫的公款也能全部要回来,从此账目清晰。
糜竺答应过,收购刘备战马时,会比照幽州时价上浮两三成,所以每匹乌桓马均价起码七万钱了,一次性卖一千匹,可不得七千万之巨!
所以,信的末尾,刘备关照李素在回来之前花钱千万不用太吝啬。
同时还提到,州牧刘虞因为前线越来越吃紧,也给了刘备一个“在不增加朝廷预算,额外多私募一些兵源交给朝廷,即可立功升官的”机会。
只要刘备“远程出钱”,关照糜竺和李素额外再多募1000丹阳兵,就给刘备补涿郡都尉的缺,算秩一千石。而之前刘备的官职才良乡县令,秩六百石。如此一来相当于给个超配的武职,但文职不变。(汉朝的官经常身上挂好几个差事,尤其是文武可以分开挂,品秩也可以不一样)
这种机会,平时是不常有的,也就战事紧迫才会下达这种任务。
性质其实还等于是花钱买官,但比花钱买官要好听得多,不会损及名声——比如你直接给朝廷一千万钱买个官,那是丢人的。
但如果朝廷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