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孤独一人,他只感到自己的力量太弱,无法承担巴黎和会夭折的最后责任。于是,威尔逊渐渐地让步了——而让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他松动了自己的强硬态度。豪斯上校搭桥牵线。双方都做了妥协。关于边界的磋商来来去去进行了八天,终于在1919年4月15日——历史上黯淡的一天,威尔逊怀着矛盾的心情勉强同意了克里孟梭的显然压低了的具有军事意义的要求:德国的萨尔地区交给法国,但不是永远,而仅仅是15年。这是这位迄今毫不妥协的人做出的第一次妥协,它好像魔棒似的这么一点,第二天早晨巴黎的报纸都变了调门。昨天还在骂他是和平的干扰者、世界的破坏者的各种报纸,现在都把他赞誉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政治家。可是,这种颂扬在他心中却是一种责备,使他深感内疚。威尔逊知道,他事实上也许已经拯救了这种一时的和平,但用和解精神缔造的持久和平——唯一能拯救世界的和平却被错过了,或者说已付之东流。荒谬绝伦的事战胜了天经地义的事。冲动的感情压倒了冷静的理智。超越时代的理想被群起而攻之后,世界又倒退回去了。而他——身为领袖和旗手的威尔逊却在这次针对他本人的决定性战役中遭到彻底失败。
指参加巴黎和会的英、法、意、日等国。法国为了控制莱茵河地区(Rheinland)要求将萨尔地区(Saar)划并给法国。萨尔地区不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是一个重要工业区,如果由法国并吞,势必愈益加强法国的地位,英、美等国反对法国的这一要求,不愿让萨尔地区同德国分离,不能让法国在萨尔地区享有行政统治权,只许法国享有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区由国联直接管理,为期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最后确定萨尔区的归属。今萨尔区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萨尔州(Saarland)。虽说美、英、法三巨头左右着巴黎和会,但他们之间的合作绝非融洽,对许多问题不断发生争执。有一次克里孟梭说劳合·乔治一再撒谎,这位英国首相跳起来,抓住法国总理的硬领要求他道歉。克里孟梭则向劳合·乔治提出决斗的挑战,说“用手枪或剑都可以”,威尔逊把他们两人拉开。参阅李岩、高明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画》第467页,蓝天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第1版。
在这命运攸关的时刻,威尔逊的作为是对还是错?谁人能予评说?不管怎么说,在那无法挽回的历史性的一天,一个影响远远超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决定被做出,而为了这个决定的过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