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其兵锋既钝,我军正可借此良机,伺机反攻,夺回失地。”
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而“签帅”一词,显是开玩笑之语。
诸吏听得他的话,临汾失陷这个消息所带来的一点不安,愈是消散,好几人陪着轻笑出声。
一个年纪比豆卢宽稍大点的吏员沉吟了稍顷,说道:“殿下,料李善道攻下临汾县后,必会继续北进,接着攻打霍邑。诚如殿下所言,临汾之得失,不足为要,但霍邑却不能再失了。我军离龙泉郡渡口,还有三日路程。为防意外,仆愚见,可急令李公等,务必坚守霍邑。”
这吏的个头不如豆卢宽、长孙无忌,中人身高,却一双眼,细而具神,眼睛细长而有光彩,瞳孔明亮如凤目,面部轮廓圆润,下颌丰满,鬓秀须雅,穿着一件素色的袍服,气质温雅,虽是身在风尘仆仆的行军途中,观之风神内蕴,颜温气清,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其人便是早前曾被李善道向清河房氏族人询问过,现为李世民大元帅府记室参军的房玄龄。
房玄龄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他的父亲,著名学者房彦谦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隰城,是西河郡的郡治。也因此,李渊起兵后,他投从了李渊,之后一直到现在,都在李世民帐下为吏。
房玄龄的提议深得李世民之心,他颔首表示赞同,便就令道:“传檄我堂叔、三胡,河东此战,能否得胜,眼下关键,就在霍邑。必得在我军到龙泉郡前,将霍邑守得如铁桶一般,断然不可有失!如若有失,虽宗属之情、骨肉之亲,世民之法,不可废也,亦按军法严惩。”
即有一吏,取纸笔出来,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撰写了军令一道,呈与李世民,审核无误后,落下印章,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