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刘万程就问:“找着接班人了?”
\n
吴晓波说:“人选有那么几个,都问题不大。我把他们的资料给赵总,具体用谁,还是由赵总来决定吧。”
\n
刘万程就又点点头,再没有说什么。
\n
智能制造的开始运转,让赵一舟的工作繁忙起来。先进于国内同行不止一个档次的产品,销售方面是供不应求的。仅完成国家需要,在最初的一年里,现有的生产能力之下,就很难做到。
\n
首先是国家需求,然后是自我需求。刘万程时代留下的进口机床数量,远远不能达到现今加工能力的需求。再说那些机床也开始老化和陈旧了。企业急需先给自己生产一批智能机床,扩大再生产。
\n
然后,就是人员紧缺。按照市场需求的平均规模,智能机床制造公司的员工要达到五万,才能基本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机床数量。
\n
这些员工,需要懂电子技术,懂程序原理,懂机加技术,看懂立体图纸。总之,一般农民工肯定不行,最少也要专业技校的学历,最好当然就是专科以上的大学生,才能满足要求。
\n
于是,全国各地去招工,扩大生产区规模,成立单独的公司运营系统。也就是赵一舟有舟车集团的工作经验,换刘万程还真不见得能玩的转。
\n
在赵一舟给上级的工作报告里,三年之后的江山智能制造公司,将是一个占地万亩的独立工业园区,而现在的地盘,只用来制造最先进的设备,满足国家特殊需要。
\n
有了中田致胜的投资,资金已经不是限制江山集团发展的桎梏,又有国家层面的暗中支持,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江山集团迅速膨胀了。
\n
按理说,在这样一个到处都需要人才的时刻,吴晓波突然退出,是很不合适的。但刘万程却知道,在企业家看来,这正是像吴晓波这样的集团元老应该退出的时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