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利弊亲自解释给民众,如此一来就不怕那些僧尼继续误导煽动,百姓也必然能体谅陛下的良苦用心。”</p>
李瀍认为李德裕的办法可行。</p>
他让翰林院以他的口吻写了一封包含四百六十八个字的长信,给全国人民群发。</p>
内容选摘抄如下:</p>
“朕闻三代以前,未尝言佛,汉魏之后,像教浸兴。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蠹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下制明廷,宜体予意。”</p>
信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先把佛教狠狠骂一通。</p>
阐述这倒霉玩意儿怎么怎么不好后,再解释朕铲除这害人的东西,其实是为天下百姓,为子孙万代不得以而为之。</p>
可惜写文的二傻子忘了天下百姓能听懂之乎者也的就少,能看懂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收到的效果甚微,【会昌法难】这词一直流传到后世。</p>
李德裕处理僧尼北逃问题倒是卓有成效。</p>
他当天下午就召见了卢龙藩镇在京进奏院官员,请他们给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带一句话:</p>
“汝趣白本使,五台僧为将必不如幽州将,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为虚取容纳之名,染于人口?独不见近日刘从谏招聚无算闲人,竟有保益!”</p>
李德裕用昭义叛军刘从谏类比举例,着实震慑住了卢龙节度使。</p>
张仲武收到长安办事处属下的信件后,立刻封锁了唐人北上的居庸关。</p>
他同时放下狠话:“有游僧入境则斩之。”</p>
从此断绝僧尼北逃之路。</p>
比较倒霉的是主客郎中韦博,就因为在朝会上为僧尼求情而遭到李德裕的厌恶。</p>
没几日李德裕就把韦博调出京,派到灵武(也叫朔方)藩镇当节度副使。</p>
长安城转眼入秋,李瀍的身体愈发消瘦。</p>
他整天顶着两个黑眼圈不停咳嗽,脾气也越发暴躁,时常无故责罚宫人。</p>
李瀍以为是赵归真给他炼的仙丹出了问题,去当面询问。</p>
赵归真解释李瀍修道即将迈入新的层次,皮肉脱胎换骨是正常现象,只待他双修结束,就会完全换成“仙骨”。</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