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瀍闻言窃喜,认为自己达到了大唐历代修道天子从未到达的境界。</p>
他加紧催促神策军尽快修筑望仙台,翘首以盼登台之日。</p>
望仙台就建在大明宫紫宸殿东侧,紧挨着紫宸殿。李瀍每天一开窗就能看到望仙台施工进度。</p>
目前望仙台以玉砌墙,以琼瑶打造柱子,以黄金打造拱门,以白银制作门槛,这些营造工作基本完成。</p>
还差用香槐木薰各个屋子,以舂百宝为屑来涂地,以及安装珍珠帘、水晶帘、飞纱幔、夜明珠等修饰。</p>
李瀍预计九月底一定可以竣工。</p>
他已对外宣告十月初一即道教东皇大帝圣诞那日罢朝,将在宫中举行大醮。</p>
文武百官需要提前沐浴斋戒,皇帝和皇后在那晚携手登临望仙台。</p>
后世道家常说“斋醮”一词,在唐朝时期“斋”与“醮”有不同的含义与用法。</p>
烧香行道,忏罪谢意,则谓之斋;</p>
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p>
醮主要用以祭神。</p>
这次大醮便是祭祀东皇大帝,即东皇太一。</p>
李瀍刚将消息公布出去,教导他修炼的广成先生刘玄靖便请求离宫回归衡山。</p>
宫中其他道长,如赵归真、许元长、王琼、罗浮道士邓元起等劝说无用,刘玄靖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回衡山。</p>
李瀍对此大惑不解。</p>
他年初刚为刘玄靖建了一座崇玄馆,册封他为崇玄馆学士;</p>
上个月又册封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正式赐号广成先生。</p>
如今眼见自己修为将要大成,广成先生功不可没,为何选择此时离开?</p>
他在麟德殿道场见刘玄靖时,问道:</p>
“可是朕哪里怠慢了广成先生吗?”</p>
“陛下礼重道门,对贫道极好。”</p>
“那广成先生为何坚持离开?朕的双修之法乃是广成先生亲传,大醮之后我脱胎换骨,有望直登仙界,先生不想亲眼见证吗?”</p>
“贫道进宫只为助力陛下修行,如今陛下即将大功告成,贫道已无道可传,只想回到衡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