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哪怕辽国输了伤筋动骨的几仗,比如精锐骑兵奔袭魏国京城死伤大半,比如黄河畔数万辽国步卒被逼得跳河,比如白沟河一战辽国失了四道之一,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这些换做其他国家早已经是灭顶之灾,然而换成辽国,只要真正走到了玩命的那一步,不计代价之下,他们的军力依然能让每一个敌人都感到战栗。
魏军的大营扎在了潮河以南,并没有贸然渡河进攻燕山,而辽军也没有在潮河以北扎营,显然是失去了野战无敌的信心,哪怕兵力占优,也打算借助燕山山脉抵御住魏军气势汹汹的北伐,这或许会让部分辽人感觉耻辱,但换做任何一个清醒的将领,都知道这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白沟河一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魏军早已今非昔比,何必因为一些过时的骄傲放弃燕山这么个天然的屏障?潮河的河水甚至还不如白沟河深!拒河扎营,赢了还好,输了连后撤都成问题,到时候燕山便会成为断掉他们后路的天堑!
默契,理智,这便是魏辽两军此刻的状态,数年来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人定胜天,大势终究走到了这一步,魏国开始北伐,辽国铁血应战,双方都承担不起失败的代价,所以哪怕是能给战争的天平再加上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胜算,此刻双方的将领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敌军的配置,和孤所料不差,重骑压阵,步卒堵住山隘,轻骑外围巡弋试探战机...唯一的好消息在于皮室铁甲重骑是辽国的家底,满打满算偌大辽国也只能供养不到一万,此刻燕山背后只有四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局,但有了火炮,他们就不再是能彻底压倒一场战争的利器。”
魏军大帐里,顾怀负手站在沙盘一侧,原本应该站在主位的北线大军主帅李易按着剑柄站在他身后,满眼的沉着冷静,并没有因为顾怀入营整个大军便以顾怀为主而有丝毫怨意--或者说,对于李易这种平日里温润如玉谨言慎行的性格,无论顾怀做什么,他都不会对顾怀有丝毫的不满或者怨念。
这不是愚忠,而是理念与行径的高度一致后自然产生的纯粹信任,就像影子永远不会怀疑前方的那个人会和自己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