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那老农愣了好一会,眨了眨眼,道:“郎君,你可莫为了过瘾这般演着玩,要杀头的哩。”
薛白笑了笑,与郑慈明开玩笑道:“听到了吗?要杀头的。”
郑慈明大惊失措,又磕了好几个头,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些,都是各县官吏欺上瞒下!臣……臣失察!”
“失察。”薛白道,“但你的账做得很漂亮,你的功绩也安排得很好,很醒目,朕都看到了。”
“臣……臣惶恐。”
“不急,且在这村里住上一夜,明日回宋州再谈吧。”
~~
回宋州的一路上,能看到包河流水潺潺,一道道水渠引着河水蜿蜒向各片农田,俨然一幅桃花源的场景。
继续向前,通济渠上船帆往来,繁盛非常,城池也很兴盛,道路宽阔整洁,商贸热闹。
不可否认这都是郑慈明的功绩,这些都不容易做到。
比如,通济渠因为携了大量黄河的泥沙,常常需要疏浚,此前安史之乱时河道便堵了,郑慈明能治理成这样肯定是费了心思的,包括这些水渠修成也不容易。
倘若薛白不是微服私访,而是随着仪驾由官员们引导而来,看到的全都会是这些功绩。
到了州署,郑慈明悄悄向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速去处理各县署的账册。
然而,他随着薛白进到大堂,却又是一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