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勾结。在全国沿海地区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设立水师卫所和海防炮台,防御东洋倭寇、南洋海盗和西方武装商贸集团。
土木堡事变后,明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感觉国家已经风雨飘摇,因此他们开始结党营私,给自己找后路。戍边御敌卫所长官利用军事外交的机会,与境外敌对势力达成秘密的攻守同盟;负责海防的卫所长官与倭寇、海盗和走私商人勾结,谋取暴利,导致国家丧失海防、经济损失;负责经济监管的文官,与奸商勾结,蚕食国家专营产业,掩护奸商逃避税赋和劳役等,因此导致国库空虚,皇帝和朝廷无钱可用;负责朝廷物资、文物和典籍管理的文官,经过做假账、以次充好、扣发物资等国家的重要物资转卖给商人谋利。由于海外势力觊觎中华文物、文化典籍和科技典籍,因此负责这方面管理的文官,就待价而沽,将明朝廷的文物和典籍偷偷卖给海外的求购者,根据史料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们发现明朝庭国库、文物和藏书等全部不翼而飞!
由于明朝廷文武百官组成的东林党等会党,受到海外洪门、共济会和光明会的支持和操控,因此明朝廷腐败和卖国亦演亦烈,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就是这些奸党一手造成的!
葡萄牙人于1510年占领印度果阿,又于次年占领香料贸易中心马六甲(满剌加)。数年后,葡萄牙人开始在东南亚的香料主要产地马鲁古群岛(即摩鹿加群岛,又称香料群岛,今菲律宾)构筑筑堡,以控制香料货源地。
明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人欧维治从马六甲航抵广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香料贸易——这是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通过贿赂广东地方官吏的方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
此后,葡萄牙人通过马鲁古群岛——马六甲航道获取香料,用来供应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市场,成为新的香料贸易垄断者。由此,东南亚香料大规模进入欧洲,利润最高可达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