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灭掉南方诸国的事情了,就想着保命了。
结果这样一个好机会也没李谷错过了。
此时柴荣也到了陈州一代(河南淮阳,境内有淮河支流),距离淮河很近了,他听到李谷要撤退的消息,很震惊,他没想到他选的这个先锋官竟然这么没胆子,先锋大统帅要做的就是奋勇争先,悍不畏死,但是看看李谷的所作所为,柴荣感觉到很失望,但是现在不是悔恨的时候,他急忙派人去通知李谷,让李谷好好坚守,他的大军,瞬间就到。
其实此时李谷要是能够坚守一两天,那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就算是此时刘彦贞把周军的浮桥撞毁了,但是还能再建,只要是柴荣大军一到这一支刘彦贞的水军就成了反包围的对象了,反而不能对在淮河南岸的李谷造成太大的威胁。
再说当时柴荣也不是没有水军,虽然很少,但是我认为牵制刘彦贞的这一支水军那是完全足够的,剩下的时间就是度过淮河,一鼓作气拿下寿州。
而且当时是的确很有可能拿下寿州的,之前刘仁瞻之所以能够坚守一两个月,那就是刘仁瞻也发挥了一下乌龟战术,任凭李谷在外面乱搞,他就是不出战,就是在城楼上不下来。
可是只要是我们上面说的李谷的大军被南唐军从水陆两面包围了之后,那么在寿州城中的刘仁瞻一定是要出来的,李谷的这支军队对于南唐军队就是一个诱饵,吸引着南唐军队,不让他们再搞龟缩战术。
而此时柴荣大军要是能够渡过黄河,从天而降,那么迅速在淮南打开局面还是很简单的。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事实上李谷最终还是撤兵了,就在柴荣的使者刚刚赶到了淮河南边,却发现李谷已经烧了粮草,拆了营地,然后跑到了淮河北面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在寿州城中的刘仁瞻也是很谨慎的,他没敢带着大军出城去追击,因为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周军的故布疑阵,是不是佯退,然后半路上伏击他们。因为此时在刘仁瞻看来,总体上还是周军占据上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