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在陆瑶印象里,她老家的农家灶有一个很特殊的结构,叫一口两眼,即一个放柴火的灶口,上面会修两个放锅的灶眼,第二个灶眼比第一个稍高,中间连通处也比较高,柴火只在第一个灶眼内燃烧,但是火焰尾巴却能自动燎进第二个灶眼,将热量带入第二个灶眼。
\n
陆瑶仔细回忆了记忆中灶内火焰的走向,发现这种密闭空间里的火焰的热量有往上走的趋势,所以特意加高了烧制区的高度。
\n
虽然她并不确定这样是否能建功,但是农家灶是经过几千年实用检验的,按照它的结构来,总不会出什么大错。
\n
最后一件改动,也说不上改动吧,陆瑶这次将窑建得比上次的更大,窑壁的厚度也更厚,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让窑更好地升温。
\n
等建完烧窑的泥胚,陆瑶忽然发现,自己少了个东西——放在接灰的洞上,用来放柴火的隔板。
\n
没有这玩意儿,她的柴火没地方放啊!
\n
农家灶的隔板是水泥做的,但是陆瑶可不会做水泥,所以她只能用泥自己烧一个陶隔板。
\n
陆瑶笑哭完毕,又庆幸还好自己发现得早,赶紧急匆匆做了个泥制的隔板,和陶罐放到一起,等待风干之后烧成陶隔板。
\n
修建完新的烧窑,陆瑶照例等了两天,等泥窑和陶罐粗胚风干。
\n
这期间,陆瑶赶在最后的时间里,再次进入了丛林。
\n
她有意在丛林中找一些看起来含油量较高,密度也较高的树木,这样的树木不仅耐烧,而且火力很大,她知道的树中,有一种能流出树脂的油松,含油量就很高,常常被乡下老百姓砍来做引火柴。
\n
她记得自己之前在林子找蘑菇的时候,是看到过几棵老油松的,她打算去砍两棵回来。
\n
另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