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有力:”你说迁到洛阳不行?不,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洛阳、开封、长安,它们有区别吗?这都是中国古代的帝都名城,每一个城市都有多次成为历代王朝国都的荣耀。但是这里面却大有分别。说开封,开封居于中原的要冲地带,周边四通八达,尤其是水陆码头,占天下漕运之大利,所以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但开封的地利条件又注定了它不配成为一国之都。它四面旷野,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天然屏障,只要敌人渡过黄河,它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刀枪之下。而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为天下之险关。再看长安,那就更理想了,“以河为池,以岭为墙”,那是黄河与秦岭直接作为屏障!这些会有人不懂吗?要知道,赵匡胤及身边文武大臣每天所想的就是生存与灭亡,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了。那么还会有人反对吗?赵光义反对,他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赵匡胤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解释:”我要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只不过是想据山河之险而除冗兵之害,就像周朝、汉朝那样使天下平安”。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但赵光义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在德不在险语出《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赵光义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也就是说,皇帝陛下被这五个字给震住了,没话可说。但是这五个字有什么可怕的?字面上理解,不过是说天下最重要的是“德”,整句话就是在强调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所谓真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赵光义在教训他的大哥,说守天下,固国都,别老想着什么地理上的险要,只要全民一心,那么天下自然太平,绝对不会出事。
这话对吗?每一个人都清楚,赵光义在说梦话。饱经战乱,在刀枪箭雨里滚出来的赵匡胤满可以一脚把他踹倒,然后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大声呵斥他,警告他说话狗屁不通!什么“在德不在险”,人心这么管用,李煜是怎么抓来的?金陵城是怎么打下来的?只需要寥寥数语,就可以打掉这个混账弟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