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每个人对死亡都是畏惧的,可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个归宿。对大千世界的生命来说,如果没有死亡“活着”本身就没有了意义,死是对活的肯定。
这些道理我是明白的,这个世间的人都明白的,可是当我们走入自我的悲哀时,却谁也劝导不了自己,谁也阻止不了自己对亲人那刻骨铭心的怀念,我不行,史铁生也不行。我望着那废弛的祭坛想,如果我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还会如此痛苦吗?如果父亲到了八九十岁突然没了,我会痛苦吗?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理由发生,我还是会的,并不会减轻半分。因为父亲和儿子的亲情血缘会超越一切时空。只不过事情发生的越晚心理承受越大,或者说年龄大了对人生的执著之心会淡一些,会把痛苦深深的掩埋,把它转化成绵长的怀念。无论我们的年龄有多大,失去了父母我们都是孤儿。做父母的对待儿女的爱,儿女永远是想不到。
人世间最远的离开莫过于诀别。诀别让一切等待都成空。诀别是什么?诀别就是你把人生最辉煌的乐曲弹奏出来的时候,那个最为兴奋、最为骄傲的人无法欣赏了,那个人的喝彩才是你最想听到的。对于这些我们无力改变得,我们要承受,或者说我们要学着安然的承受,过多的自我哀怨着能让自我的现实生活陷入困境。过去的事情终究是过去了,我们只能把过去封存,化成沉淀绵长的回忆。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人生短促而又漫长岁月里我们将要不断的失去曾经拥有的爱与亲人,失去的痛苦将伴随终生,直至我们离去给他们带来痛苦。但是我们不会因失去他们而不去生活了,我们依然要活着,并且要拿出最好的姿势去生活。这不是麻木,而是生命个体诞生与消亡的自然规律,在规律面前人类只有以本性来溶解规律带来的副作用。
在地坛里,我从黎明走到了傍晚,我像史铁生一样疑问,为什么父亲去了呢?我听不到任何人的回答。父亲如果早去,我恐怕没有机会走进大学的门,那时候我连自食其力都没有办法。我想我比好多人要幸运的多,也要幸福的多,毕竟我的身体健康,毕竟父亲在交给我谋生手段后才去的,我有什么可自哀自怨的呢?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我是幸福的,对于父亲和儿子来说,我们都在尽着个体生命的本分。世上每个父母不都一样吗,他们在教会儿女生存了,自己就躲进了上帝的怀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