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上门面中有个镖局,常常令少年的我停下脚步浮想联翩。少年的我,是正偷着摸着在黑夜里,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武侠的时候。看着书里那些行走江湖的人,让我好生羡慕,恨不得自己也拿着一把菜刀去闯荡江湖。我站在那里常想,曾经有一批人腰里挎着钢刀、宝剑的人,从这里出发走向旷野,喊着号子,穿越了多少漠漠山林,遇到了多少说着:“合字,风紧,扯呼”的贼人。那时候真恨不得生在过去。真羡慕我的高祖、曾祖啊,虽然他们没闯过江湖,但是他们却见过那些武功高强、飞檐走壁江湖大侠。
在明清街上有一座楼,名叫市楼,它与城墙是平遥的象征,并且是古城区的中心点。楼很高,有登临市楼而小平遥的说法。站在它的顶处,栉比鳞次的青灰屋顶空漠的具有古意。曾经读过一段文字描写它一览众山小的形胜,甚妙。“纵目可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荣”
出南大街,就是那条东西贯穿的街道,它自西向东分别成为:西大街与东大街。
西大街过去名重天下,因为它是古中国的金融街。曾经这里有许多票号商铺,相当于今天的银行,还有许多当铺。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的总店就坐落在这里。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称这里是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老实说,小时候我对这里并没注意,因为它离家远,自己做的是“状元梦和大侠梦”对这个“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的店铺没注意过。另外,当时平遥政府也没注重这里,所以没关心过这个地方。
我读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时候,初看到这个“日昇昌”这个词也只是耳熟,后来细心一查居然是平遥的。那个时候才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小店铺竟然分号有三百三十多个,遍布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海外。成年后走近它的院落,感觉特色一般,并没有余先生那么多得感触,因为在平遥这样的建筑风格太多了。这就如厨师每天对这各色各味的菜,嗅觉、视觉都开始习惯的淡化。或者说,就如皇帝看皇宫的一样,感觉就那个样子,还不如悠然见南山的江湖之味吸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