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的方法。
孔子是怎样使用归根法的呢?如果说笛卡尔的归根法,可以被称为意识还原法,那么孔子对归根法的运用,则可称为“人性还原法”。
婴儿是一种形容,指原始的无知状态,只拥有自然的欲望,欲望就导致了需求。这并不是说像婴儿那样无法思考,正常人都拥有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过程就在建立思想体系。
在孔子之前,儒者是称呼研究礼乐仪式的一批人,就是告诉人们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那么有个问题就诞生了,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
孔子当年肯定也面临了无数这样的难题,所以他决定一直追问到底。
人性还原法分三步,首先一步就是——忠。
世上所有的道德规范、律法体系,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也不能假定它正确或者不正确,一直追问到没有任何答案的最初状态,那我还知道什么?
到最后只剩下最朴素、最自然的原始认知——我不想要什么、我想要什么。
这种对的人性的还原,孔子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忠”。
“忠”在孔子那里,或者说“忠”在儒家子学中,可不是后世“忠君”的意思。把儒家的“忠”异化成忠君思想,那是汉代经学的改造。
忠是个兼造字,首先它是个形声字,同时它也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中目标的“中”,读第四声,下面一个“心”,就是诚实地看待自己的内心。
看明白内心中最普遍、最普通、最朴素的欲望和需求。
儒家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