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邺地对邯郸的封锁,一直无法南进中原。
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去世,太子击即位。文侯从谏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破中山国后,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候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
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意义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可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更幸者,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一次,魏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 火。魏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那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没了,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魏武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公元前387年即位,公元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公元前396年即位,公元前395年为武侯元年)。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
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