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系列制度,赵宋的亡国悲剧不远,所以他不敢借鉴宋的国策。唐虽强盛,但藩镇割据与宦官之祸最后闹到亡国,缺陷也很大。修补这些缺陷并不容易,熟读经史的大儒们没有一个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反而为了对圣人之言理解的偏差吵成一团。好在这些年凭借李善长的机智,胡维庸的狡诈,采用逐步消减的办法,成功的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直到去年顺利地让武将的核心人物徐达交出权力,退居军校教书,从此再也不必担心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新军战斗力虽强,但正如那个姓武的小子所说,离开了朝廷的弹药供应,手中的武器还不如烧火棍。
摆平了老一代武将,处理日益作大的文官集团就提上了日程。皇帝是要出口成宪的,怎能受文官阶层的左右。朱元璋回过头来,发现在自己刻意纵容下,胡维庸集团已经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本来还抱着一丝君臣之间善始善终的希望,可是在派人调查武安国的白虎皮被何人购买一事时,没待锦衣卫找到相关人等,北平的赵无极打猎时在野外落入了山谷,办皮货的胡掌柜乘船时失足掉入了永定河。锦衣卫中有人勾结朝臣,到底勾结到什么程度自己居然不了解,朱元璋大吃一惊,却老谋深算的不再追究,把朝臣的注意力全部引到北平的新政上面。其实谁收藏了虎皮的事情是明摆着的,估计在武安国入京前就被毁坏了,只要朱元璋不摊牌,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收藏虎皮的人自然不会先跳出来。一年来,表面上风平浪静的京师暗流汹涌,微妙的均衡反而让一切稳定,直到有新的势力打破这种平衡。
沐英奉命训练新军,北平缓慢的武器生产能力让这支军队无意中成为威慑京师的力量。军校士官是从全国各地抽调,在徐达的训练下他们对朝廷忠贞不二。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朱元璋悄悄地布下了一张大网,只等着收网的时机。
武安国体贴上意,震北军闪电回师,直到登了岸,朝中大臣才知道京城中多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当抽调两千震北军人马替换宫中侍卫,沐英回京临时接管京畿防务,军校士官替换所有禁军军官的圣旨下达时,大臣们都懵了。没有人反对,一切已经已经成为定局,反对只是引火上身,朝中肯定会有大变,只是不清楚是哪个倒霉鬼触了逆鳞。
早朝,平日跟在胡维庸后边如应声虫一样的涂节站出来痛哭流涕地揭发胡维庸阴谋造反,因冒犯胡维庸而降职的前御史中丞商暠时第一个站出来附和涂节,把胡维庸为政数年的“祸国殃民之事”一一列举,朱元璋大怒,当场下令将胡维庸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