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事就做一些,水旱不救,饥渴不问,那要官员做什么。须知百姓没了,你们的俸禄也就没了,一样要饿死”。
几个大臣被说中心事,惭愧的低下头,不敢向上看。朱元璋叹了口气,又说道,“朕是穷人家出身,知道这挨饿的滋味,所以也不愿让百姓挨饿,你们作为朝中大臣,亦要多为朕分忧才是。谁还有本启奏,一块呈上来,今天我们也饿一晌午,知道知道百姓的苦楚”。
“万岁圣明”!几个老臣带头,众臣子呼啦啦跪倒一片。无论朱元璋怎么不讲道理,至少这番胸怀百姓的心值得敬佩,武安国在众人堆中默默的想。
“起来吧,朕这也是尽为君之责”。朱元璋让众人平身,继续处理其他事务。中午的天气有点闷,天边有黑云渐渐涌起。
吴沉知道王本等人今天棋差一招,输赢基本已经成为定局。但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攻击新政的机会,不能这样浪费掉。一旦让新政逃过此劫,形成气候,以后再找这样的契机可就难了。那些新政处处对儒家治国理念露出巨大挑战,凡是受到新政影响的地方,肯定是礼乐崩坏,四维不昌。大厦将倾的危机感让吴沉不得不先放下官员的良心,发动对新政的致命一击。仔细考虑了一会,他找个机会走出列来,启奏道:“万岁,刚才周侍郎所献救灾之策,臣以为乃白碧微暇,光治其标,不治其本,臣恐今年江北之地渡过饥荒后,明年饥荒会再发,与其岁岁赈灾,不如溯其本源,从头杜绝”。
“讲”,朱元璋听吴沉说得有道理,危襟正坐,听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当然是最好,流民多了,难免中间会出个王小波、李顺这样的人物,不得不小心。
“时才周侍郎所奏,新政初行,必然有利有蔽。其利,富国强兵,臣不敢抹杀。然其蔽亦显,江北等地,库无余粮,野有饿莩。……”吴沉不直接攻击新政,而是列举了江北各地饥荒的凄惨景象,让群臣心里一阵不忍。
“臣以为一干天灾人祸,皆海关粗疏,盲目与别国互市所致……”吴沉认为,大明朝的灾荒主要是因为北方百姓为利益所诱惑,弃粮种棉引起,三分天灾,七分是人祸,这也是事实,按理说,去年和今年北方各地只是局部地区受灾,但造成了后果却非常严重,百姓家的存粮太少,无力对抗歉收,是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大臣不住点头,认为吴沉说得在理。
对付百姓弃粮种棉的最好办法,吴沉认为是封堵住利益诱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