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源头。既然棉花纺织出来的布匹,主要用于出口,如果海关当初及时采取策略,限制棉布的出口,百姓手中的棉花自然卖不上价钱,卖不上价钱时他们自然回老老实实种粮食。
大明朝长江以南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在明初人口稀少的情况下,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获利颇丰。并且江南之地,矿产稀少(主要是武安国知道的少),导致工商业没有北方那么发达,所以人们有了钱,还是倾向于兼并或开垦土地,而不是冶炼、纺织等行业。禁止布匹贸易,江南各府除了有衣被天下的松江府外,都没什么损失。况且吴沉的话说得非常在理,与其强制百姓种粮,不如取缔他们种棉的利润。
“所以微臣以为,海关当立即禁绝粮食、布匹、铁器出海,当年武驸马亦曾建议海关限制黄金外流,禁止粮食出口。然近二年海关有市无关,官吏尸位素餐。请陛下严惩海关主事之人,以儆效尤。然后下令地方,禁绝机器纺织,以固国本”。
“高”,王本等人暗自佩服,这个吴大学士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攻向对手的致命之处。没有攻击新政,没有在救灾事情上纠缠惹朱元璋不快,而是本着一番“好心”,去晃动新政的根基。
禁止了布匹和铁器出口贸易,等于卡断了北平两大经济来源,看你北平还能牛到哪里去。主持海关事务的沈斌官职虽小,但却是新政的干臣,海关贸易各种规则皆出自他手,把他再拿下来,就又除掉了新政一个有力支持者。把底下人零敲碎打给你收拾干净了,看你新政带头者还能有什么作为。
要说攻击新政,很多人不愿违背良心,毕竟北平新政带来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但换做攻击海事司少卿沈斌,则很多大臣,特别是家业在江南的大臣则乐得落井下石。沈斌主事海关,不循私情,曾经驳了不少功臣、豪强之家的面子。把他拿掉,也算出了口恶气。况且今天上午被周无忧这么一搅和,收拾武安国是收拾不成了,收拾个小喽啰还是有把握,一时间,一些文臣和武将纷纷出列,指摘海关不是。
沈斌得罪的北方大臣亦不在少数,大家虽然利益相关也不愿站出来替他辨白,这个人一无根基,二不会做人,没有必要为他得罪同僚。况且太子出巡天津,无人撑腰的沈斌保也保不住。
种种专横跋扈,辜负圣恩的行为被添油加醋的呈到朱元璋面前,到后来,海关简直成了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有大臣干脆建议取消海关,回复原来的市泊司制度,所有沿海贸易,一概禁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