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被天下人认定为‘中庸之君’的代价,却实在有些太大。
简单而言,就是不大划算。
于是,刘荣顺理成章的决定:在太宗皇帝‘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口赋减免基础上,进一步再行减半,至每人每年二十钱的地步。
如此一来,少府内帑不说能得到多少利益——至少收回来的六万万口赋,能覆盖收取口赋过程中的成本。
口赋也在天子荣一朝再行减免,天下人也免不得一阵感恩戴德,将当今刘荣视为太宗皇帝第二。
至少,也开始把当今刘荣,往‘或许能成为第二个太宗皇帝’的方向去联想了。
到这里,账就算是清楚了。
由外朝掌控、支配,由丞相府、御史大夫共同管理的相府国库,年农税收入为十二万万钱左右。
就算这十二万万钱的农税收入,被外朝分儿逼不留的,全都用到了发放官吏俸禄之上,也不过是六万万钱,外加价值六万万钱的粟。
实际上的数字,则大概是四万万钱,外加价值四万万钱的粟,作为汉室天下官吏的俸禄。
而此番,天子荣以少府内帑兜底,为天下官员涨工资,看似涨了很多,实则,却仍旧是云淡风轻。
——原本四万万钱的俸钱,被刘荣额外加了四倍,也就是少府内帑额外出十六万万钱;
禄米,则从原先,价值四万万钱的粟,被替换成了同等重量的麦粉。
具体操作,则是:相府国库把价值四万万钱,也就是一千万石粟交付给少府内帑,少府内帑则拿出一千万石麦粉作为交换。
二者之间的差价损失,也同样由少府内帑负责。
这样算下来,刘荣此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