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安定,并最终稳步走向‘道’之所在。
再比如儒家,认为统治者不应该事必亲躬,而是应该慷慨的放权给地方豪绅,以乡绅治国,方可致‘道’。
其中,最偏激的两家,便是在数百年前,将华夏学术思想界对半平分的两家:杨朱,以及墨家。
孟子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
其中的‘杨’,便指杨朱之学。
该学,由战国初期的魏国人:杨朱杨子居所创立,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等思想。
大意为:人最贵重的东西无外乎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
所以,人应当万分珍惜生命,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先,为了不受到他人损害,任何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
杨朱之学的大部分学说主张,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凡是涉及‘人应该怎么做’的讨论时,杨朱的主张便总是类似的画风。
开心就好;
利己就好;
自己的感受最重要,自己的快乐最重要,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在确保自己不受损害的前提下,通过帮助别人,来让自己收获快乐,是可取的;
但若帮助别人,就要让自己受到损害——哪怕是损失一个指甲盖,就可以救人一命,在杨朱学派的主张看来,也是不对的。
所以世人常说:杨朱唯我,不以物累。
后世也有人将类似的主张,总结为:精致的利己主义。
如此偏激的观点,饶是在后世那个思想开放、进去的时代,都很难得到普世价值的认同,更枉论在思想更为保守、更提倡‘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