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补全自身短板。
而外戚,则处于这个鄙视链的最低端,为余下三个群体一致鄙视!
凡有志向的外戚,多从武,少从文,偶有窦婴这种天命之子,可以走通文武双全的路线;
最终目标,却是尽可能‘摆脱’自己的外戚身份——尽可能成为旁人严重的文治侯、武功侯,而非令人不屑的外戚恩封侯。
在此背景下,这四类群体之间的交往模式,也就是一目了然得了。
——功侯贵族,但凡不是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便都会维持基本的文才、武略,并对‘末学后进’的文臣武将,保持最基本的友好和善意。
毕竟人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而且人家封了侯,那是一脉始祖,自己却是仰仗父祖余荫的二世祖。
文臣、武将二者之间大都能平等交流,甚至经常出现一文、一武二人结为挚友,互相取长补短的纯质友谊。
外戚,则和以上三者都玩儿不到一块儿去——人家眼红外戚一飞冲天,又不屑一顾,外戚则半带着心虚,半带着不忿;
嘴上一遍嚷嚷着‘我也不屑与之为伍’,一边又努力想要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明白了这些,再回过头,看曹时那句看似随意的‘臣外戚之身’,这信息量可就非常值得回味了。
——对于平阳侯家族,刘荣,乃至朝堂内外最担心的,就是平阳侯家族仍旧自诩‘开国元勋之翘楚’,以元勋身份为主体,只把如今的外戚身份,当做家族复兴的契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