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侵,可用于作战的直接力量,堪称恐惧。
而且,在军队的组成上,大唐最多一半是骑兵。
突厥却可以轻易达到全民皆是骑兵,又在草原上本土做战,就是神仙也打不赢啊!
就连大唐军神李靖也曾有言,右贤王不死,大唐决不可兴兵北伐。
是以,在右贤王李言还健在的情况下,突厥就是一个整体,大唐也只能过其他手段间接扼制和消弱。
比如派高手伪装他国刺客刺杀,或者通过商业手段暗暗扶持左右两个大当护。
还有派人前往乌尔格给名义上的大可汗施罗叠吹吹风,指望施罗叠能雄起,打起诛奸臣,恢复先祖荣光的名义。发动阿史那氏最后的力量,和右贤王拼个你死我活,好让大唐渔人得利!
等等,都是非正面战场的动作。
是以长孙无忌压根就没想真的发动战争,只是想利用这个由头,达成自己的三项图谋。
即便李言当朝下了要出征的决心,事后长孙无忌也会劝其从长计议。
朝中不少臣子们,也都知晓这些道理,所以才暗暗怂恿,给长孙无忌摇旗纳喊。
就连长孙无忌也没想到,竟然在李言这里处处碰壁。
长孙无忌暗暗看向高坐在龙椅上的李言,这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李言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一朝得势,又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至尊之位,竟然不兴奋,不激动,也不亢奋,反而异常沉着冷静,行事十分稳妥。
稳的简直不像一个年轻人!
从一开始上朝就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管下面的臣子争论有多强烈,形势多一边倒,情绪也不受半分影响,从来都是虚心征询其他重臣的意见,从来不轻易决断。
长孙无忌瞳孔微缩,即感到震惊,又不可思忆,他仿佛从李言身上看到了李世民影子。
不.
李世民也没有这么沉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深知李世民任侠豪义、快意恩仇,其性格是比较冲动的,不像李渊和李建成那么沉稳。
否则就不会在自己三言两语的煽动下,发起玄武门之变,又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
其实真正威胁皇位的,也就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人。
他们一死,李世民登基,他们的子嗣自然轮为偏枝,根本就不用全部斩杀,或者不用那么急的全部杀掉。他们的存在,真正威胁的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等这些近臣。
他们不敢报复李世民,肯定会借用宗室的名义,对付他们这些辅臣的。
长孙无忌怕兔死狗烹,这才劝服了尉迟恭和李世民除恶务尽。同时也让李世民把事做绝,没有了后路,只有依靠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