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怜枯荷去与留。”我此刻才思飞快,随口一作的句子,竟对上了他的韵脚。而且贴合此刻意境。
\n
“辞雪...凭风抱春去,衔来碧玉烟波雨。” 他思忖,顿挫,平仄转换。
\n
我亦举目四望,不让所有水木草陆之花、石桥、古塔错过被书写的可能。“杨公堤望孤山水...白堤...不比苏堤肥。”
\n
此刻,他凝着我,眼底难掩惊喜,升腾着浓浓的喜欢。意气投合,灵魂相契厮磨,如此可遇不可求的惺惺相惜,终于在江南入冬前的最后一夜催生出了从未体会过的情意。让人慌乱,而且不知所措。
\n
“还差最后一句。”
\n
“让我想想……”
\n
“不,不必急。”他嘴角噙笑,“留到下一次吧。这附近啊还有一处罕有人至的好地方,明明秋天了都还是花满蹊、压枝低的景象。”
\n
我将信将疑,“这……是真的吗?”
\n
“我自然不会哄你的。”他磊落地说着谎话,“只要你肯来,下次见面我带你去走走。”
\n
那次分别之后,我到底是“失了约”。然后,再也没有于江南与他重逢过。我知他应该也是京城人士,与我的距离既是天涯,又在咫尺。但……罢了。
\n
......
\n
而这最后一句诗,在很久以后也由他落寞收尾,那时候他已知晓我姓甚名谁,是否婚嫁,家籍何方...
\n
应了那求而不得,舍而不能的无奈与胶着。诗又取名《情怯》:
\n
“西湖揽月不系舟,\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