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是皇帝逢年过节赏赐给公卿士大夫。
有的人自己喝不完会给亲朋好友赠送些。
而普洱茶则是在市面上炒的价格比价黄金。
也就是这两年加大了生产供应,价格才有所下降。
“就算如何增加规模,若是不能将最基本的问题处理好,矛盾便会一直存在于那里。子上,五经十四家法,你知道是如何诞生的吗?”
司马昭虽然家学渊源,但是他被扔出来的时候毕竟才十五岁,基础刚刚打好,老爹还没来得及给他铺设司马家的世界观。
所以对于一些知识,他还真不怎么清楚,于是下意识的便问道:
“为什么?”
杨嚣微微一笑,抿了一口茶道:
“五经博士,可追溯到先汉武皇帝时期,先汉武皇帝采取董子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时的儒学也是颇为庞杂,内部有多个不同派系。为了规范之,朝廷便设立五经为朝廷认可的官方学说。”
“时过境迁,王贼祸乱天下,致使经学教育衰败,后汉光武皇帝十分重视经学,各家皆以自己为正统,便初步确定了十四家法。”
“至孝章皇帝召集天下大儒商讨经学,人多嘴杂竟然议论了整整一月,朝廷最后不得不确立十四家法都是朝廷认可的家法。”
司马昭陷入思考,从刘禅这些年的行动和政策来看,他虽然也用儒,但不怎么敬儒。
虽然依旧是以儒学为主的态度,但是他改造儒学的愿望表现的更加明显。
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么个前因后果都会有些矛盾感,刘禅更激进,他显然会问出那句话:
‘十四家法凭什么,明明只有五经,哪来的十四家?如果正确的只有一个,岂不是其中至少有九家是错的?’
进而,司马昭用他聪明的脑袋瓜继续顺着思考下去。
尤其是从政治意图的角度,站到皇帝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良久,他忽然咽了口唾沫,说道:
“陛下表面是废察举,实则是废私学、唯官学。”
闻言,杨嚣张了张嘴,随后眯眼看着对方,笑道:
“子上贤弟才智过人,将来的成就一定不是我可以比拟的。”
咣当一声,司马昭手里的茶杯掉在地上。
“子上贤弟……”
“呃,没事,兄长别担心,我怕烫,所以脱手了。”
……
十四家形成的客观因素,并不是什么秘密,有心者都能得知缘由。
儒家经典从先秦时期传承至秦,口口相传以及竹简抄写传承。
是否有错漏只有那一代又一代的抄写当事人知道。
后来更是遇到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虽然当时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