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夏之白安静的接受着被叱骂。
并不急着反驳。
等到刘三吾等人骂的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周代时,诸子百家兴起,跟儒家并列的学说有不少,而如今儒家推崇备至的‘中庸’,在当时根本无人理睬,甚至孔子自身都没有在意。”
“诸位饱览史书,但翻遍古籍,可有找到百家驳斥‘中庸’的条文?以当时儒法、儒墨、儒道的对立程度,若是‘中庸’当真是至理名言,又岂会不被与其大贤群起而攻之?”
“之所以没有。”
“只说明了一件事,便是当时没有讨论价值,也或许不是当时所关心的议题。”
“甚至于中庸在当时本身就有失公允。”
“我初学文章时,也曾跟老子一样,非常的好礼,也认为‘仁’是天下最大的善,但随着年岁渐长,我反倒对儒家的‘仁’越来越反感了,而且还对老子说的圣人不仁更有认同感。”
“因为不仁,才会公正!”
“一旦仁了,觉得某些群体弱势,需要特殊照顾,那这一切便变得不公正了。”
“这非‘仁’也。”
“仁是虚的,但人是活的。”
“儒家有一句名言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当时墨家批判过,墨家的批判之言为‘知,知之否之足用也;谆,说在无以也。’”
“除了‘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