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了,再说说贾府诸人的情况。</p>
出内宫的时候,抱琴就不能送了。林雨桐跟着这公公往出走。</p>
这公公才道:“太妃娘娘喜欢贵妃娘娘,天天儿的宣召,没有贵妃娘娘伺候,太妃娘娘进膳都不香甜。”</p>
得!这是说甄太妃想着法的磋磨元春呢。</p>
出了宫,进了轿子,拆开抱琴塞过来的荷包,里面只有一张纸条:需银五万两,急!</p>
再没其他了。</p>
是不是元春的字迹,林雨桐也分辨不清楚。</p>
只是这五万两的数目啊,可真是……叫人不多想都不行。</p>
出了宫没回家,直接去了贾府。当着老太太和王夫人的面,把荷包给了。至于太监透漏出来的消息,还是不说为好。这说了,必然就有人把事往四爷身上推,说什么当初要是不跟甄家为难就好了云云。</p>
元春要五万两,那就是五万两能解决这个麻烦。</p>
她们想办法筹措去吧。</p>
这边盖着园子,那边宫里张嘴就要五万两。</p>
王熙凤站在贾母的身后,当时脸上的表情就奇怪起来了。</p>
第二天王夫人又叫林雨桐过去,结果就听说王熙凤往园子那边去了两趟,回来就中了暑,上吐下泻的,连夜请了太医。</p>
林雨桐心说,王熙凤一听是要钱的事,麻溜的躲了。她病了?病了才见鬼了。</p>
因着有赖家抄出来的银钱,如今贾家是很拿的出这笔钱的。找了票号,现银兑了银票出来,叫了林雨桐,王夫人就把银票递过去:“别人我也不能放心,只能托你给带进去了。要是能见娘娘,你也见上一见。问问娘娘……可有什么难处……”</p>
林雨桐应的特别利索,别的话却一概也没有。</p>
皇后拜托的事,回来跟四爷一说,四爷第二天就直接问太上皇了。</p>
太上皇不想办,不光今年不办,明年也不想办:“等后年整寿的时候再办不迟。”</p>
到了后年,混沌不清的朝堂也该整顿的可以了。</p>
如今难处理的不是贾家,而是王家。</p>
这个王子腾端是一个棘手的人物。</p>
贾家早已不在军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