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也是虚有爵位而无实职。王子腾自来就在军中,先是京营节度使,在那场政变中,他到底是怎么一个立场?</p>
如果正隆帝是接到太上皇的密旨勤王的,那么王子腾只怕也是接到正隆帝的旨意了。所以,他的作为不代表他的政治立场。如今,皇上成了太上皇,他因为那一晚的功勋擢升了,成为九省统制,巡边去了。</p>
在当时,正隆帝不过是想把这个太上皇的忠臣给调离。以升职的形式调离京都,其实就是调虎离山,少了这个臂膀,好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京城的局面。这个目的虽然达到了,但副作用也很明显。老虎撒出去了,那才真成了老虎了。</p>
这也是元春封妃的一个重要原因。</p>
就跟当年的小年糕一样,年羹尧放在西北,那就是非常棘手的一个人物。</p>
如今的王子腾要真比起年羹尧来,也真真是不遑多让。</p>
回来后四爷跟林雨桐这么一说,林雨桐就明白了。</p>
正隆帝懵懵懂懂的上了位,其实也才是学着做皇帝的。顾头不顾尾的,也不能说当时的处置错了,不过是留下的后遗症有点大罢了。</p>
既然太上皇不想兴师动众,是为了皇上考虑。那么林雨桐就得把这一层善意给传达到了。</p>
皇上脸上多了几分怅然:“倒是我的不是了。自家人,该是亲自去问问父皇才是。”</p>
没有避讳林雨桐,直接就说出这样的话。</p>
这话林雨桐没有接,反而问起了上次送进来的酒皇后晚上可用了,感觉如何?</p>
皇后就笑:“睡的也安稳了,再没有过大夏天的反而出一身冷汗的事。”</p>
林雨桐就道:“那您坚持喝,别断了。您也正当年的年纪,身上暖了,不定就有好消息了。”</p>
这话叫皇后心里一动,这把年纪也都不想着一定得生个儿子,哪怕能生的公主,膝下也不至于荒凉。</p>
这话皇后也当了三份真,更多的则是把这理解成为林雨桐向她表达的态度罢了。认为林雨桐是说,哪怕贾家出了个皇妃,他们也没真就改弦更张。</p>
她心里明镜似的,也表达自己不会多想,就说:“你也顺便去看看贾妃,要不然回去都不好交代。”</p>
林雨桐跟皇后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