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年时的调查报告,更大规模的知青下乡是在1975年之后开始的,后来的知青是否有遭遇同样的事情,从结果上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不过,两相对比,伊水的知青生活就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尤其是七五年之后来的知青,不但没吃过前人砍树的苦,还享受到了后人乘凉的福,过得甚至不比在家乡的时候差。
拿的工资比家乡工厂多,吃得比家乡好,工作还比家里面轻松。
但是,就像陈泽预测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当可以返乡的消息传回来后,不少人还是要抛弃现在的生活与工作,决意返乡。
想要返乡就要从六项中寻找方法,而现实是,无论是什么方法,最终都绕不开地方领导的同意。
所有法治最终都成了人治。
其他地方的知青为了返乡,想尽办法,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想办法有关系,(可以看一下《天浴》)。
而伊水的知青里面,因为有陈泽这个前林场话事人,因此都找到了陈泽。
然而,让陈泽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找到他的,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