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同贵说起食肆里卖酒的事儿,她就说:“酒先随便进些,等大人把路修好了,咱们就从甘州拉咱们自己的‘甘州醇’来卖。”
\n
她说着修路,却不是玩笑话,而是长青近期的工作重心。他跟郑大人提了修路的意义和自己的大致规划,郑大人并不反对,只是要求他优先保障凉州肃州到北疆的道路,因为这是朝廷给北疆大军输送军需粮草的生命线,修得越好越有功绩。
\n
得到这个回复已经比长青预计得好很多了,由此长青也大概看出郑大人的为官之道。虽然他心下不能苟同,可也算是得了批准,可以吩咐下去了。
\n
因为近期天寒,土都冻住了,并不适合开工,而且郑大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了,却没有给批银子下来,而长青作为布政使司的官员,本身也不可能亲自部署工程,便先行文把事情吩咐下去,要各个州府制定计划、勘定路线,尽快动工。
\n
他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村落都修上好路,只能抓大放小,先命令各州府修整官道,把各个州府之间、县城之间、县城到州府之间以及县城、府城连接外省的官道都涵盖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北上运粮之路。
\n
接到命令的知府知州们心思各异,有立刻响应积极行动的,比如甘州知府潘昱,也有拖拉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的,比如肃州、蓟州等地的知府,也有先去查长青底子的,比如凉州知府孟裕安。
\n
“不是勋贵子弟?”听着幕僚的汇报,孟知府眯起了眼睛,“他才多大岁数就做到了从三品,他爹真的是个小贩子?”
\n
“是,范参政确实是寒门出身,不过文采出众,少年进士,入仕极早,又颇有几分作为,便一路升迁至此。”幕僚道,“他在甘州做知府的时候,您还在辽东任上呢。”
\n
“看来他是真的运气好啊。”孟知府慢慢的道,“每一任都有政绩,最后还扛住了安王攻城。”
\n
幕僚又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范参政有个特点,不管在哪一任上,都修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