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结果,央台的摄制组当时没一个人知道为啥好骄傲的。
两美元一词虽然多,但对余切这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书迷的作者来说,也不至于要特定强调吧!搞得像是范进中举一样的夸张。
邵琦问随行的华人摄影师刘祥成:“你们为什么那么激动?余切之前在日本拿过这个稿酬,这不奇怪。”
刘祥成大笑:“我立刻就要写文章,等我的文章发布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时代周刊》的刘祥成一直跟着余切,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终于等到了第一个大新闻。
在最近一期的《时代周刊》上,刘祥成写道:“余切事实上成为美国的一流作家!”
这标题似乎耸人听闻,但读者只需要一打开,就知道是真的。
“哈珀为余切新书开出两美元一词的价格,从稿酬上讲,余先生已经是美国最一流的作家。全美靠劳动所得的收入,超过二十万美金的据统计只有约几百人,而中国作家余切正是其中之一。”
“有个别作家拿到百万甚至千万美金的稿酬,那都是计算版税后的综合收入,我们这里说的是初版的先期稿酬,它指的是作家写出文章后,立马无条件支付的稿酬。为了说明两美元一词为何厉害,需要追溯到美洲出版业这一行的发展史。”
“美国历史上最早将稿酬破一美金发生在本世纪初。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卸任,准备去非洲打猎并撰写一些游记,多家出版社对他的游记开出天价,报刊《新闻界》称,总统罗斯福写游记比他做四年总统的工资更高。而《纽约世界》则写了一则讽刺诗,上面没有其他字,全部是‘一美元’的英文单词。”
“于是,1美元1词,成为默认的专为名人特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