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保留在福建话和广东话中。在不同的语调中同样音节表达的意义不同。发音改变时同一音节指示的事物截然不同。在汉语中只有四种音调。说明一个词汇的含义是如何随音调而改变,tao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n
一声的tao=刀
\n
二声的t’ac=桃
\n
三声的tao=逃
\n
四声的tao=到、道
\n
一声就像约翰,一如你在远处轻声呼唤他。
\n
二声滑行而出,如同一个人在问一个问题:“你能肯定吗,约翰?”
\n
三声慢而轻,像一声轻轻的责备:“好了,好了,约翰,不要紧。”
\n
四声如同一个紧急的命令,非常突然;“约翰!”
\n
中国人说话并没有意识到发音。如果你问一个广东人在他们的方言中有多少音调,他的回答是不知道。他说话仅仅是带有天生的音调特征,同样一个德国孩子说半年(halbesjahr),也从不会想它是中性的。他也从不会说hatherjahr(阳性)或者halbejahr(阴性),因为他从来没有这样听说过。
\n
尽管只有四种音调,在四个音调的变化中,汉语依然有大约一千六百种音节的形式。然而依然有许多词语具有同一发音和同样音调,这促使了古汉语的演进,不是往字母拼写方面而是往一种写作图像类型演进。
\n
字母的拼写顺序基于不同的声音,显然它不能区别一个词汇的不同意义,用不同音调的发音可以指示不同的事物。汉字的书写最初作为一种图像体系出现,但是这种描述仅仅部分正确。从原初的意义上讲,绝大多数象征文字为单一的图像的。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形式固定下来。
\n
后来发生了改变。因为语言很少有音节的形式,拼写时许多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