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相同。“包”字,不同的拼写,指代不同的事物:“一个包”“抱”“跑”“吃了个饱”“一件长袍”“一个气泡”“鞭炮”等等。这太容易混淆了。
\n
“包”的最基本的象征意最初来自孕育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形象。
\n
为了在拼写中区别一个pao与另一个pao,中国人形成一种词汇等级体系,称为“词根”在基本象征词上加上偏旁来确定指代不同事物。因此pao成为纯粹的语音象征,随即我们有以下系列的字:词根含义抱包加上手拥抱跑包加上脚跑袍包加上衣一件袍子饱包加上食旁吃个饱泡包加上水一个气泡炮包加上火鞭炮
\n
图像原则产生作用,但是在使用中受到限制。许多场合需要区分沙子的图像与米的图像。因此,一只鸟儿在水边(河边)的足印用来代表沙子。然而一个人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但是”这个词?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古汉语“借”意思是“点火”用它来表示“但是”因为它们有同样的发音。逐渐的许多重要的词汇由于它们的语音价值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语音象征加上词根成为创造汉字的最常见的方式。如同我们在上面见到的“包”的例子,关键词成为一个语音象征并发展出其他特征。
\n
三中国人的语言2
\n
如今最全的汉语百科词典列举了40000多个这样的构词特征,大约有四分之三不在当下文学中使用的古代和方言词汇。一个好的综合性的大学词典包括大约14000个这样的特征。一个小型的城市出版社熟悉7000到9000这样的特征就够用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了解这些构词特征,但是一个人熟悉3000到4000这样的特征就能熟练阅读报纸。这就是一个中国高中生应该掌握的。许多这样的特征是变化的,或重复或仅仅运用在少数的地方,进一步的限制是可能的。日本人运用汉语的构词特征,但是在官方已经限制这些特性的数量,现在使用的大约有1850个这样的特征,小学生只需掌握大约800个这样的特征。从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汉语词汇的多音节特征,很容易见到2000个这样的特征构成数量众多的词汇;学校、社会、教育、插图、会议和解决都是双音节词汇,拼写为两个特性。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