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赵构以扬州为“行在”(即行宫)。随后提拔扬州知州事吕颐浩兼户部侍郎,不久升为户部尚书。次年十月,他下诏命令“扬州浚隍修城”,由吕颐浩主持修建。于是,按照都城形制采用大砖砌筑,史称“宋大城”。
\n
扬州宋城基本为南北向长方形,东西长约2400米,南北长约3250米。
\n
贯穿东西的大街,东头起于今日东关街东端的宋大城东门遗址的重建东门,西到今扬州来鹤桥东面约94米处的宋大城西门遗址。
\n
贯穿南北的大街,南自今日南门码头古运河北岸的南通路与渡江路交汇处的南端起,北至万福西路与史可法路交汇处的北端(今漕河南岸风光带)。
\n
城墙基础宽13.5米,城台宽约9米,墙高约13米。开四门。
\n
东门康海门,寓意面向东方宽阔的大海。
\n
南门安江门,寓意安定南面的长江。
\n
西门通泗门,表明(因京杭运河)可通达山东济宁泗河。
\n
北门迎恩门,表示承接北方宋陵祖宗之恩泽。
\n
其东门为拱券形,出门直走约156米是东关古渡码头。
\n
东门城楼为抬梁式大木构架,内有6条大梁、12根金柱1,形成5个开间。前后两面各有6根檐柱,重檐九脊歇山顶。八个檐角飞翘,宛如大鹏展翅。
\n
大城竣工后,“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
\n
出四门乘船,北上可依次到达高邮、宝应、淮安、泗阳、宿迁、邳州、徐州等运河沿线城镇。
\n
扬州城连通南面长江的大运河约15公里,南下过江可达镇江、丹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