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谓的个人魅力是免疫的。
哪怕是高官也不能让他们折腰。
但是这一刻,他们突然觉得,应该义无反顾地追随李社长。
李奇维从精神上彻底征服了这帮小伙子们。
“无论是华夏科学社,还是未来的学术评议科学院,其实根本目标只有一个。”
“我称之为:科学体制化。”
众人一惊,又是新的词汇概念。
“所谓的科学体制化,就是通过组织保障和背书的形式,让科学的社会功能被大众所承认。”
“它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
“举个形象的例子,假设现在有个骗子说自己的药丸包治百病。”
“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能力鉴别骗子的话是真是假。”
“他们只能求助专业的科学人员。”
“此时,华夏科学社的科技部长竺可桢站了出来。”
“他明确给出结论:药丸是骗人的,没有医学依据。”
“这时候,如果老百姓选择毫无理由地相信竺可桢,那么我们的科学体制化就成功了。”
“这代表华夏科学社已经成为了最权威的机构。”
“他承担了为大众提供科学服务的功能。”
“而如果老百姓对竺可桢的观点嗤之以鼻,那就说明我们太失败了。”
“而科学院就是这种权威的终极形式,它是由国家在背后作为保障。”
轰!
这一刻,在场社员们无不震撼。
他们终于深刻感受到自己身上那沉甸甸的担子了。
科普不是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要造福广大的人民。
这种朴素而崇高的责任,让科学不再是冰冷的思想和公式,而是可以触摸的温情。
李奇维接着说道:
“所以,为了让华夏尽快地开启科学体制化,我们要有所行动。”
“那就是从现在开始,要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我们的专业性。”
“科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所有社员平时也要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大众的需求。”
“此外,我鼓励在座的各位,找到自己领域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专门的学会。”
“比如华夏数学会、华夏物理学会等等。”
“这种学会的组织性虽然非常松散,但是却弥补了科学社在细分领域深度不足的缺点。”
“二者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推动国内的科学事业发展。”
哗!
众人无不惊叹。
“李社长这个主意太好了。”
竺可桢已经在考虑成立国内的气象学会了。
胡明复等人也都是跃跃欲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