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917年后,物理学界终于平静了下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平静期是在酝酿更大的爆发。
欧洲科学界也不再关注亚洲。
虽然物理奥赛、于隐论文等事件,让亚洲出尽了风头。
但是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的科学界人士都很清楚。
格局并没有改变。
欧洲依然是科学的绝对中心。
亚洲现在连后来居上都算不上,最多是站在了同一赛道上。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在前方奔跑的欧洲各国而已。
所以,亚洲各国都在蛰伏,积蓄力量。
而欧洲则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亚洲无论怎么落后,只要布鲁斯·李还存在一天,那就不容忽视。
他就是亚洲科学界的定海神针,也是绝对的领袖。
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等待战争的结束。
百废待兴,既是灾难也是希望。
经历了如此变故,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一定会重新迎来辉煌。
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科学之城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美国不少科技公司,已经派遣考察团来此调研。
作为亚洲的科学中心,这里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那些资本家财团们很明白,时代的发展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现在最赚钱的都是高科技,而不是传统的原材料贸易。
这是新贵和老钱之间的争锋。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华夏科学社的关系,不少人已经愿意迁徙到科学之城来。
因为现在国内的形势越发严峻,很多人的研究甚至都受到了影响。
而科学之城无疑是一片净土,吸引着无数技术人才。
对此,李奇维来者不拒。
他可不会放过这么多宝贵的财富。
一座座实验室、研究所拔地而起。
从数学物理化学到机械石油农业,凡是和科学相关的领域,科学之城无所不包。
此外,印度、樱花国等国家,也经常派出教育科学交流团,赴华夏和科学之城参加学术活动。
1917年8月,第一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在华夏的上海举办。
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名科学家们,齐聚一堂,讨论学术。
本次会议的范围涵盖了各个领域,是一次较为松散的学术会议。
华夏作为东道主,科学社承担了所有会议工作。
在大会上,亚洲各国的学者们慷慨激昂、谈笑风生。
让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学者们赞叹不已。
“亚洲,尤其是华夏,在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