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微者终隐。告、释之垂死而不知有道心者,职斯辨尔。
且夫人之有人心者,何也?成之者性,成于一动一静者也。〔老以为橐籥,释以为沤合。〕一动一静,则必有同、异、攻、取之机。〔动同动而异静,静同静而异动,同斯取,异斯攻。〕同、异、攻、取,而喜、怒、哀、乐生矣。〔同则喜,异则怒,攻则哀,取则乐。〕
一动一静者,交相感者也,故喜、怒、哀、乐者,当夫感而有;亦交相息者也,〔当喜则怒息,当哀则乐息矣。〕交相息,则可以寂矣,故喜、怒、哀、乐者,当夫寂而无。小人惑于感,故罹其危;异端乐其寂,故怙其虚。待一动一静以生,而其息也则无有焉。
斯其寂也,无有“自性”;而其感也,一念“缘起无生”。以此为心而将见之,剖析纤尘,破相以观性,至于“缘起无生”,则自谓已精矣。孰知夫:其感也,所以为仁义礼智之宅,而无可久安之宅;其寂也,无自成之性,而仁义礼智自孤存焉。则斯心也,固非性之德,心之定体,明矣。故用则有,而不用则无也。
若夫人之有道心也,则“继之者善”,继于一阴一阳者也。〔动静犹用,阴阳犹财。〕一阴一阳,则实有柔、刚、健、顺之质。〔二实,实此者。五殊,殊受其实以成质。木柔、金刚、火健、水顺。〕
柔、健、刚、顺,斯以为仁、义、礼、智者也。恻隐柔之端,羞恶刚之端,恭敬健之端,是非顺之端。当其感,用以行而体隐;当其寂,体固立而用隐。
用者用其体,故用之行,体隐而实有体。体者体可用,故体之立,用隐而实有用。
显诸仁,显者著而仁微;藏诸用,用者著而藏微。微虽微,而终古如斯,非瞥然乘机之有,一念缘起之无。故曰始显继藏,天命流行,物与无妄也。
且夫一动一静,而喜、怒、哀、乐生焉。动静,无恒者也。一动则必一静矣,一静则必一动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