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的氛围已经起了变化。
此时,县里一位文史专家在发言中提到:“我个人非常推崇泗科酸野的做法,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根本在于传承,而不是简单的改良。”
这番话一经传播,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开始重新思考工业化食品和手工食品的差异。
回到泗科镇五一村后,苏小婉团队敏锐地抓住了这次舆论的导向,决定进一步深挖泗科酸野的文化价值。
他们在村里找了一处老宅,改造成“泗科酸野文化馆”,陈列传统酸野制作的工具、老匠人用过的手稿,以及从各家搜集来的酸野食材样本。
文化馆还开辟了一片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参与酸野制作,体验腌制的全过程。
开馆第一天,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与此同时,苏小婉团队还策划了一场乡土美食文化沙龙,邀请了当地的美食达人和媒体记者,以酸野为核心,讨论传统美食的复兴与现代化结合。
苏小婉在发言中说道:“泗科酸野的目标不是与谁竞争,而是传承和发扬属于泗科镇五一村的文化。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愿意将这份馈赠分享给更多人。”
泗科镇五一村的努力让品牌逐渐站稳脚跟,但苏小婉心里清楚,这场文化与商业的博弈远未结束。
果然,就在文化馆开馆后的第三天,安禾集团发布了一则声明,宣布将建立“酸野产业标准化基地”,并计划申请酸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
“他们这是想抢文化话语权的制高点。”唐毅捏着拳头说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