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也正是因为此弊病,宋代数学已达至高妙境界的增乘开方术,到我大明却几乎无人能懂,连徐先生、李先生这等精于数算者,也知之甚少。”
\n
徐光启一方面有些羞愧,另一方面有些不解:“这和演算器具有何关系?”
\n
朱由检道:“大有关系,宋元时之天元术、四元术都乃依附于算筹而设,陈述算法无非是算筹之操作解说。而到我大明,用算筹者越来越少,世人多是用算盘。在此情形之下,再去看前代算筹操作算法,自然难以理解。曾经达到之成就,便也沉寂湮没了。”
\n
李之藻点点头:“陛下说的有道理。难怪陛下说这王文素《算学宝鉴》能将前代依附于算筹的开方算法转为珠算,便也可贵。”
\n
朱由检道:“正是如此,若要于当今培育更多数学高才,急务莫过于两着。”
\n
徐光启此时也兴奋起来,眼睛发亮,问道:“哪两着?”
\n
朱由检道:“第一着是将包括刘徽注的《九章算术》,《海岛算经》,还有秦九韶《数书九章》,朱世杰《四元玉鉴》等等前代数学之书,所涉算法都能转换成珠算算法加以说明,以便于今日从小习珠算之人掌握熟习,以使我中夏固有数学之传承脉络不至断绝。那王文素《算学宝鉴》也都找出来,广泛刊印,流布天下”
\n
徐光启和李之藻、王徵都点头。
\n
朱由检继续说道:
\n
“这第二着更要紧。中字笔画繁多,而西洋字母简洁。列算式,也是西洋笔算更简单。若是几位先生能商议一下,从中字笔画里抽出简明一笔可成者,用以表示数字,以及对应于西洋字母之符,用以表示天元术、四元术中的诸元,再于此基础上,定制出不依赖于筹算、珠算,书面即可独立推导演算之术,则我中土数学未必不能超胜于西洋也。”
\n
“若不然,即便数学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